这几年,房市就像坐过山车——忽高忽低大通证券,让人心慌。有人咬牙接盘,现在被套;有人死活不买,反倒在一旁看戏。
可问题来了——2025年选择“不上车”的人,五年后是会笑到最后,还是拍大腿后悔?
一、冷数据,热思考:楼市的温度降下来了
过去十多年,房子几乎是“稳赚不赔”的代名词。但这两年情况变了——
全国二手房价格连续 21 个月下跌,今年 1 月均价跌到 15230 元/㎡。
某些三四线城市的降幅,比你存款的利息下滑还快。
开发商从前的意气风发,如今变成捂盘、降价、甩尾楼。
说白了,房子已经不再是那个“闭眼买就涨”的金融产品,而是回归到它的本质——一处居所。
二、五年后的“哭”与“笑”,看三件事
①
老百姓债务率从十几年前的 10% 飙到 70% 以上,透支空间不大;就业和收入的不确定,让“背几十年房贷”变得不再那么香。年轻人推迟结婚、生娃少,直接拉低了住房刚需。
结论很残酷——没有足够的人和钱去托住高房价,想再回 2016 那样的疯涨大通证券,概率极低。
②
以前:没房结不了婚。现在:没钱结不了婚,有房也未必结。
更多年轻人宁可租房,把钱用来投资自己、旅行、创业,也不想被三十年贷款绑死。需求端的这股变化,是压在房价上的一块“隐形砖头”。
③
中央已经放话:
严控增量、优化存量、提高质量,让房市“止跌回稳”。
简单说,就是给楼市软着陆,别崩,但也别疯涨。这种背景下,真正的“底”要到五年后才能看得更清。
三、不买房,可能是下一个赢家
如果你在 2008 年前上车,或者早就财富自由,那你随意。但对还没买的人来说,2025 年观望,五年后很可能捡到更便宜、质量更高的房子。
为什么?
房价还没见底,城市分化会更明显。
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会稳,边缘城市和过剩地区还会跌。
等价格和收入匹配度更合理时,再买压力更小、选择更多。
四、真想买房,这几个坑别踩
先看城市生命力大城市核心区资源稀缺,抗跌保值;三四线缺人、缺产业,房价没支撑,慎重。
算清总成本首付、月供、税费、中介费、装修费、物业费……别只盯着单价,很多人就是被隐形成本压垮的。
月供别超过家庭收入的 40%留出缓冲区,防止失业、换工作时资金断流。
保持流动性别把所有积蓄都压进一套房,留现金应对不确定性。
五、最后想说的
曹德旺说过:“房子是钢筋混凝土,不会自己升值。”真正让它升值的,是城市的未来、产业的支撑、人口的流入。
所以,买不买房不是“勇敢与否”的问题,而是你对未来的判断力。2025 年不买房,五年后是笑还是哭,关键在于——你能不能用这段时间,把自己和手里的钱,放在更有成长性的地方。
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